员工发展

EMPLOYEE DEVELOPMENT

为电气设备认真“找茬”


一头卷发,戴着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对讲机,这是阳江宏旺电气科副主管庞鑫的“标配”。在厚厚的眼镜后他目光如炬,总能从电气设备使用的细枝末节中找到优化升级的方向。

从四连轧到三连轧,再到卧式光亮线、立式光亮炉建设,庞鑫主持完成阳江宏旺各车间的电气设备建设,并为电气设备认真“找茬”,多次提出各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案,让阳江宏旺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作为“电气人”,他就像一道活跃的电流,反应灵敏而迅捷,不仅点亮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让阳江宏旺“无人工厂”的梦想照进现实。


钻坚仰高,严把细节

2018年底,阳江宏旺一期项目破土动工,作为集团致力打造的智慧工厂,产线以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可实现“无人化”运行为目标设计,这一切对于有着8年电气设备维护从业经验的庞鑫来说,无疑是充满吸引力。2019年初,他来到了心驰神往的阳江宏旺,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

连续在几大生产基地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后,庞鑫回到了阳江,开始参与前期建设工作。审核外协单位、设计单位图纸是他那时候的主要工作,针对设计图纸上的实施细节他总是一遍遍地到现场仔细核对,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一旦发现实际安装与设计不符,哪怕是一条线的线标不正确,他都会要求马上更正。


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庞鑫发现与其他生产基地不同,阳江宏旺产线整体采用了全新的西门子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而对于新系统,他之前从未接触过,团队里也没有懂得这两套系统操作的同事,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面对操作方式、技术细节迥异的西门子系统,好强的庞鑫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弥补理论知识缺乏的短板,他买来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别人下班休息了,他就在电气室拿着相关资料进行琢磨,翻图纸、查资料、悟原理,经常研究到很晚。


除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外,他还经常去调试现场实地查看设备工作原理,追着技术人员弄清各单元的功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月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现场经验不断积累,庞鑫成为了阳江宏旺第一个吃透两大系统,并熟练的进行程序编写与传动调试的电气人员。

掌握了两大系统后,庞鑫又积极地把自己这几个月来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们,耐心为他们讲解系统的操作难点和技术细节,手把手传授疑难故障处理技巧,悉心培养出一支熟悉系统操作的电气团队。


善思善行,追求卓越

熟悉了新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的技术细节后,面对产线上电气设备的“顽疾”,庞鑫更游刃有余了。F1的跳电问题曾经困扰着刚投产不久的四连轧产线,大家对接地系统、编码器接线、各种屏蔽接地网逐一排查仍无法找到解决办法。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庞鑫再次从传动系统的原理出发对问题进行梳理,最后发现由于F1受冲击负荷比较大,存在较大的速度偏差,他与同事们研究后决定把传动系统速度差放开,最终这个持续数月的跳电现象被彻底解决了。


围绕四连轧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的优化升级工作一直在持续,四连轧产线实现四机架同时换辊,把自动换辊速度从100米/分钟提升到150米/分钟以上,成为庞鑫下一个优化目标。


庞鑫带着团队对整个换辊自动步进行梳理后,提出让换辊时液压泵的开启由原来的人工操作升级为自动一键开启方案。液压泵的同时开启,工作冲击比较大,首先要解决电源分配的问题。庞鑫通过多次的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在不增加变压器容量前提下,采用隔离电方式,把供电电源进行重新分配,以满足液压泵同时开启的要求。另外在自动步工作逻辑上,采用主操进行预换辊模式选择,在低速状态下提前进行液压泵的开启,满足换辊需求。通过电源分配、优化程序和工作逻辑三个方向进行优化,四连轧产线速度实现大幅提升。


打破常规、聚力创新

假如把一条产线比作是一块精雕细琢的美玉,电气人做的事情恰好就是雕琢。持续提高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及时实现产线同事提出的新想法就是庞鑫不断雕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大胆革新,为电气设备认真“找茬”。

把换辊车中起到中转作用的IO组件放在电气室中,通过通讯线缆和其他数据线从电气室拉到现场进行连接,这是设计单位给出的阳江宏旺二期三连轧电气设备方案,而这也是四连轧产线一直沿用的设备连接方式。但在四连轧换辊车在实际使用中,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故障率高,后续维护难度也大。庞鑫结合日常的观察以及专业的分析,提出了把IO组件放到换辊车上,只需要用一条电源线和通讯线即可完成设备操控的全新方案。


刚开始,设计单位对这个大胆的设计方案并不赞同,一方面是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案例,另一方面担心通讯电缆在活动过程中受到干扰或者松动造成通讯中断。为了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庞鑫在现场进行演示,提出可行性论证,最终方案获得支持。三连轧投产后,庞鑫的创新性方案被证实不仅降低了故障率,维修更换也更便捷,随后四连轧产线也按照新方案进行了更新改造。

换辊车成功改造后,庞鑫又开始思考运辊车的升级。由于运辊车电缆是线盘式缠绕的,动力电源和信号电源全都集中在37芯的电缆上,电缆的长时间弯折,引发强电串入弱电区,导致IO组件大规模损坏的风险极高。同时,通电的卷盘电缆产生磁场,时常发生信号误检测或信号突变等情况,造成运辊车故障。


“把动力电源和信号电源分开,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递”这样的想法经过深入的研究后,逐渐在庞鑫脑海中呈现。他创新性地提出,将控制及驱动部件全部放在车上,线盘只提供电源,信号交互则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递,运辊车的定位和运行,由车载PLC单独进行控制。

为了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与领导沟通后,庞鑫购买了一套无线传输设备在家里先进行程序测试并收集相关数据,经过多次的测试并在产线现场跟踪测试效果后,方案最终被采纳。四连轧改造后,效果明显,随后阳江三连轧和其他新建的产线,也采用了庞鑫提出的这套无线信号传递的创新性方案。

“每当通电的一刹那,看到机器按自己的构想来运作,就觉得什么辛苦都值了。”庞鑫以梦想为导线,接入砥砺奋进的电流,在创新路上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创新难点,让自动化、智能化成为阳江宏旺的最大特色。
上一篇:用实力扛起硅钢产线建设大旗
下一篇: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返回